
第三章 老年性痴呆
痴呆是由病程缓慢的进行性大脑疾病所致的综合征。其特征是多种高级皮质功能紊乱,涉及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判断、言语和学习能力等多方面。意识清晰,情感自控能力差、社交或动机的衰退,常与认知损害相伴随,但有时可早于认知损害出现。痴呆是在智能已获得相当发展之后,由于脑部病损引起的继发性智能减退,可由各种器质性因素所致。年龄不满18岁不诊断为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特征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细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等。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或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我国VD的患病率为1.1%~3.0%,年发病率在5~9/1000人。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病因之一。根据临床表现,老年性痴呆属于中医学“呆证”“善忘”“郁证”“癫狂”“不慧”“愚痴”等病证,认为年老体衰,肾精亏虚,五脏不足,脑髓渐空,痰浊上蒙,瘀阻脑络为本病的基本病机。老年性痴呆病位在脑,与肾、脾、心、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均有关,而关键在肾。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五脏虚衰,气血亏损,肾精不足,髓海空虚为本;瘀血、痰浊内阻,浊阴不降,上蒙清窍为标。临床多为虚实交错,病证错杂,虚、瘀、痰互见。一方面肾虚为主的五脏虚衰可导致痰浊、瘀血等的产生,即因虚而致实;另一方面,痰瘀为患又可影响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致本虚更甚,此所谓因实而致虚。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以致病程缠绵,见症多端。常见的证型有肾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肝火旺证、肝气郁结证,也有人认为此病与肺气虚,脑海失养有关。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多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标本兼治,以补肾填精为主,兼以活血化瘀、祛痰开窍、补益心脾、交通心肾、清心平肝、补肺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