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哥说理财:玩转互联网金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让人欢喜让人忧,如何与P2P愉快玩耍?(3)

2009年以前,没有一家P2P公司参加过上海理财博览会;2009年,宜信第一次参会;2010年,也就只有以宜信为首的三四家P2P公司;到2011年,P2P公司突然占到参展企业的将近20%;2012年接近30%;到2013年,P2P进入到了最疯狂的阶段,占比居然接近40%!由于参会的P2P公司实在太多,让高大上的传统银证保公司感觉非常不好,所以2014年上海理财博览会不得不在旗下另辟一个新的子展会——上海互联网金融博览会,专门为P2P公司搭台唱戏。

所以说2013年既可以被称为中国草根理财启蒙元年,也可以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因为这一年不但诞生了余额宝,而且也是P2P真正进入大众投资者视野的第一年。

90%的P2P公司会死掉!

现在回头看P2P公司在2013年的疯狂景象,我发现和2010年时的团购非常像。

2010年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团万团齐开花,什么美团网、满座网、拉手网、开心团、窝窝团、F团……当时也是杀红了眼,风投拼命投钱,网站拼命烧钱。

不过请问:今天你还会每天都上团购网站吗?放眼望去,今天还能活下来的只有被阿里巴巴收购的美团,被百度收购的糯米,被腾讯收购的大众点评。

随着2016年银监会出台了网贷行业监管细则,P2P市场已经从爆发式增长的极盛期进入到大浪淘沙、快速分化的时期。今后只有极个别优秀的P2P企业在规模化、多元化,成为真正合法合规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后,才能真正成为P2P行业的幸存者和霸主!而更多的中小型P2P企业,则将在未来一两年内“英雄”变“狗熊”,死在沙滩上!

其实过去三四年里,P2P市场早已是横尸遍野,几乎每天都会传出又有新的P2P平台倒闭、老板跑路的消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P2P市场曾经诞生过的平台累计超过5000多家,现存2000多家,已经死亡的平台高达3000多家!没办法,这个市场太乱了,几个学IT的“90后”大学生合伙买两台服务器也敢搞P2P,这种公司不死才怪呢!

可见整个中国P2P行业的大洗牌正在发生,力哥敢断言:2~3年后的P2P市场也会像今天的团购市场一样,只剩下不多的几家大佬瓜分市场。

到2019年,或许今天上千家P2P公司只有几十家还能活下来!

就像马云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这个互联网行业的普遍规律一样适用于互联网金融。只不过之前团购网站倒闭你大不了不去这家网站买东西,但P2P平台倒闭意味着你的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血汗钱可能血本无归。

那么问题又来了:在美国P2P市场,Lending Club和Prosper这两家企业就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其他像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的P2P市场也都是由两三家大型P2P企业主导的,可为什么P2P到了中国却变成了几千家企业都来竞争的混乱局面呢?我们下回再说。

第六节 P2P是如何被我们玩坏的?

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中国的P2P市场和欧美市场有那么大的区别呢?不但市场比它们热得多,而且乱得多。

我们的国家需要完善的征信体系

首先,自然是社会征信体系不一样。

为什么在欧美国家,没有任何一家P2P公司会说我来担保借款本息安全?而到了中国,P2P平台又要抵押、又要担保、又要线下实地审查贷款人情况……就是因为人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借钱给你之前就已经知道你这人的信用如何,如果信用记录一塌糊涂,根本不可能有P2P平台会允许你发布借款信息。

反过来说,如果你的信用记录良好,又怎么会为了这么点小钱而轻易损害自己宝贵的信用记录呢?所以人家的P2P借款违约率是可控的,一般不用太担心会遇到骗子。

但中国目前的征信体系还很不完善。力哥去央行网站上查过自己的征信记录,只能查到自己的信用卡和房贷的信息,其他的信用记录,比如有没有考试作弊,有没有乱闯红灯,有没有地铁逃票,有没有欠缴水电煤气、手机费、房租、物业费……这些事关我个人诚信的重要信息都查不到。

可就算是信用卡和房贷的信用记录,也不是对所有人开放的。那些P2P平台根本进不了央行征信系统,查不到借款人的这些信息。

就是因为整个中国的社会征信体系既没有完整建立起来又没有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联网,所以中国的P2P平台如果不做出保本的承诺,就很难有投资者愿意把钱借出去。我把钱借给这人了,这人以后会不会赖账,我心里没底,那我哪敢借啊?!

我们的社会需要良好的诚信环境

其次,不但征信体系不完善,国人本身的诚信度,和欧美国家的国民也是完全不能比的。

力哥在第一本书《力哥说理财:小白理财入门必修课》里说过,要从财务自由走向更加重要的生命自由,中国人现在最缺的是信仰。你如果啥都不信,又怎么会发自内心地讲诚信呢?

所以不但是很多借款人不讲诚信,P2P公司的老板也很容易出现不讲诚信卷款跑路的情况,因为大家都想着“今朝有酒今朝醉”,先赚一票花起来再说,所以在这样一个既没有外在的法规制度来严厉惩罚你的不诚信行为,又没有内在的道德信仰来严格约束你的不诚信行为的社会里,理想中的为金融脱媒而生的P2P模式根本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金融环境:中美大不同

再次,中国和美国的金融环境也不一样。

现在美国银行对个人的无抵押贷款利率一般都在15%以上,信用卡透支年化利息更是高达18%,这个和中国现在的情况差不多。但P2P贷款的利率就不一样了。

美国大部分P2P平台上的贷款利率只有10%~14%,低于银行小额贷款利率和信用卡透支利率,所以就发生了中国人看起来很搞笑的事情:美国P2P超过70%的借款用途都是拿去还信用卡!

你看美国卡奴也一点儿不傻,很会理财,知道用低息的P2P贷款偿还高息的信用卡贷款,降低自己的利息负担。你可能会说,这只是大傻和小傻的区别,只有真傻才会问P2P或信用卡借利息那么高的钱!

没错,一个真正会理财的人绝不会为了买个iPhone去借利息那么高的钱,在中国,这样的人绝对是败家子。但你要知道,在美国这样一个社会福利又好,老百姓又没有储蓄观念,人人都习惯超前负债消费的国家,借钱买iPhone可不就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吗?

但P2P到了中国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从一种低息的消费性贷款瞬间变身为高息的生产性贷款。也就是说,中国借P2P的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他们做生意缺少资金周转,但很难向银行借到钱,所以宁可问P2P借年利率20%甚至30%的钱。

利率上的差异和用途上的区别也导致中美两国P2P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大不一样。

你想,美国人借P2P主要是老百姓透支消费用的,只要这人不失业,下个月有稳定的工资进账,还钱不成问题,而且P2P利率比信用卡透支利率还低,等于还减轻了人家的还款负担,降低了违约风险。

但中国人借P2P主要是小微企业做生意“调头寸”[1],可做生意这种事情就只有天晓得能不能赚钱了,这和尤努斯在孟加拉国主要把钱借给农民的风险可大不一样。而且你再深入下去想一想,人都不是傻子,如果能问身边亲友借到利息6%的钱,为什么要问银行借利息12%的无抵押贷款?能借到利息12%的无抵押贷款为什么要借利息20%的P2P贷款?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亲友和银行不肯借钱给他!因为觉得他不够诚信!觉得他这个生意风险太大!只有走投无路的时候,人们才会想到去借高利贷以及比高利贷的利息低一点的P2P!这种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有多大,可想而知。

另外,大部分美国老百姓都是消费主义挂帅的卡奴月光族。中国老百姓虽然也很穷,但喜欢储蓄,因为养老、医疗、教育、住房,这四座大山都要背,可物价又涨那么快,总得把手里这点血汗钱拿去投资,让资产保值增值吧。

悲催的是,中国老百姓现在能参与的投资渠道非常少,股市又长期不给力,所以一方面是老百姓找不到高收益的理财工具,一方面是许多小微企业又借不到钱,而P2P一下子就把这对干柴烈火给点燃了……

可问题是,P2P平台只有通过明显高出一大截的高利息才能弥补自己信用度和知名度的不足,才能把老百姓的钱从银行或余额宝那里吸引过来,加上自己还要从中赚取高额的利息差,那最后借给借款人的利息就更高了,动不动就是20%以上,加上中国征信系统不完善,这钱又都是去做生意的,导致借出去的钱坏账率很高。坏账一多,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后续资金补上,那P2P平台的资金链就会断裂,这个游戏就玩不转了,P2P的老板还不得跑路吗?

政府监管:中美大不同

这就正好说到了最后一个原因。

为什么中国会迅速冒出那么多不靠谱的P2P公司?就是因为没人管!既没有行业标准,也没有法律规范,行业的进入门槛又很低,有些P2P网站就是花几千块买个网络软件模版就开张营业了,原本在各行各业做的“阿猫”“阿狗”都想乘着乱世来赚一票走人。

相比之下,美国对P2P的监管就严厉得多。

美国P2P公司本来就没几家,获得了从业许可的主要是Lending Club和Prosper这两巨头,而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相当于美国的证监会)还要求P2P平台必须缴纳400万美元作为保证金。高昂的注册成本一下子就把许多想要浑水摸鱼的“阿猫”“阿狗”给挡在了门外。

更重要的是,SEC要求每一笔在P2P平台上的借款都必须通过证券登记的方式把它的所有信息完整无误地披露出来,而P2P平台的经营状况、潜在的风险因素、管理团队的构成乃至薪酬体系和公司财务状况,都必须公布在SEC网站上,让投资者随时可以查阅,打官司的时候这些信息都可以作为呈堂证供。

所以这种公开透明而且非常严格的监管就让美国的P2P公司不敢乱来。

反观中国呢?

在漠视市场混战那么多年后,直到2016年8月,银监会才下发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从办法出台到正式执行,还预留了一年的过渡期,让不合规的平台要么整改合规,要么自然死去。

那么在当下这个过渡时期,我们该如何挑选安全靠谱的P2P呢?

第七节 如何挑选安全靠谱的P2P

上回说到,虽然现在玩P2P还是件很危险的事,可P2P的收益比余额宝什么的高多啦,许多小伙伴还是心痒痒。而且在鱼龙混杂的P2P市场中,尽管满大街都是“臭咸鱼”,但里面还是混了几条“龙”,毕竟就算100家P2P平台未来有90家都会黯然退场,但还有10家会发展壮大,成为理财正规军。

那如何在那么多“咸鱼”中,挑出为数不多安全靠谱有信用的“龙”呢?这回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星龙珠:风险准备金

我们考察P2P平台的优劣,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它有哪些风险控制(下文简称风控)的手段,风控手段越多,越实在,相对而言,你的投资就越安全。

手段一是建立风险准备金(风险保证金)。

上文说到余额宝时我解释过什么叫存款准备金。P2P平台的风险准备金就类似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个“备胎”。具体来说,就是从每一笔借款中都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现在一般都是1%,单独放在一个账户里,如果未来借款人赖账不肯还钱,就用这个账户里的钱先给投资者垫付。

如今许多P2P平台都设立了风险准备金,或者说风险准备金已经是几乎所有知名P2P平台的标配了。一般来说,有风险准备金的平台要比没有风险准备金的平台更可靠。

要注意的是,很多P2P平台只是宣称自己设立了风险准备金,但实际到账资金比例到底有多少?有没有被挪用过?有没有把钱放在第三方账户托管?都是问题。只有明确说得出自己的风险准备金是放在哪一家银行托管的,并且银行每个月出具的托管报告都在网上公开披露的P2P平台,它声称的风险准备金才是靠谱的。

但风险准备金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覆盖掉1%的违约风险,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资安全系数;另一方面,如果平台的坏账率超过了1%,风险准备金就无法完全覆盖,而只能垫付一部分资金缺口。

比如知名P2P平台红岭创投就曾多次爆出过巨额坏账,风险准备金无法全额垫付,所以公司不得不动用自己的资本金垫付。可资本金也是有限的,垫一次还行,万一屡次发生类似问题,结果就说不准了。

那你说为啥不能把风险准备金提高到和坏账率一样高的比例,不就能完全覆盖坏账风险了吗?

因为坏账率本身是一个不停变动的指标,理论上风险准备金不可能正好覆盖掉坏账率。更重要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提取风险准备金也是有成本的。比如你借出去100元,拿出1元做风险准备金,借款人真正拿到手的只有99元,而他今后要偿还的本金却是100元,等于无形之中增加了他的实际贷款成本,还款压力和违约风险也都加大了,所以风险准备金不见得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