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克拉克经典科幻套装(全5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6章 神的九十亿个名字(16)

他们为什么回不去了呢?在朵朵流云之下,一切似乎都是那么平静。马文的双眼已经适应了刺目的强光,他看到圆盘上有些区域本该是一片黑暗,却依然闪烁着微弱但又邪恶的磷光——随后,他想了起来。他正看着的是世界的火葬场——哈米吉多顿之后充满辐射的战后废墟。穿过二十五万英里的空间,核弹爆炸后的余烬依然清晰可见,这是那段毁灭性时期的永久纪念。还要再过几百年,碎石瓦砾间致命的光辉才会暗淡下去,生命才有可能回归,填满那片沉默无言、空虚寂寥的世界。

现在,父亲开始说话,他把整个经过讲给马文听。马文从前就听过这个故事,当时他觉得这一切和童话没什么两样,直到此时此刻,他才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很多事情他还不明白——他从未亲眼见过那颗星球,也就不可能想象得到那些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生命;同样,他也无法理解那场战争,战争最终毁灭了整个世界,只留下一座庇护所,它因为远离人群才得以保存,成了人类最后的希望。但他体会得到最后时日里的创痛,庇护所里的人们终于意识到,再也不会有运输船喷出熊熊火焰,穿过群星,从家园带来补给。无线电台一个接一个失去消息,在地球的阴影中,城市里的灯光接连暗淡,彻底熄灭。最后他们孤立无援,之前的人们从没有这么孤苦无依过,他们的手中承载着人类的未来。

接下来的岁月令人绝望,生存之战旷日持久,对手则变成了这片残酷、野蛮、充满敌意的世界。最后,人类勉强地赢了——这块小小的生命绿洲战胜了最严酷的自然环境。若不是抱有一个目标,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未来,庇护所的人们也将丧失求生的意志,这是任何机器、技艺,甚至科学都无法替代的。

于是,马文终于明白了此次朝圣之旅的意义。那个世界已然失落,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他再也无法在溪水旁散步,再也无法倾听远山之上的隆隆雷鸣。虽说总有一天——但要多久呢——他孩子的孩子将会返回地球,继承他们的遗产。狂风和暴雨会冲刷那片干枯的大地,洗去上面的毒尘,将其冲入大海,并在大洋深处将毒物分解,直到它们不再戕害万物。到那时,停靠等候在寂静荒原上的无数飞船会再次起航,飞向太空,沿着来路,重返家乡。

如今,这还只是一场梦——总有一天,马文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要将这个故事传给他的儿子,同样是在这里,身后群山拱绕,天空中银光流溢,洒满他的面庞。

回去的途中,他始终没有回头。在路旁的岩石上,地球那清冷而壮丽的辉光渐渐消散,令他为之动容,难以承受。他就要返回庇护所,与其他人一起共度被流放的漫长时光。

绿手指

真是遗憾,现在已经太迟了,我再也无法了解弗拉基米尔·苏洛夫这个人了。在我的印象中,他个子不高,喜欢安静,能听懂英语却说不了几句,更无法用英语与别人流利地交谈。他身上有很多谜,我猜就算是同事也对他了解不多。每次我登上齐奥科夫斯基号,都会看到他坐在角落里,要么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要么用显微镜观察着什么。飞船里的空间又狭小又密闭,可他就是不合群,好像有什么隐私不愿示人似的。其他船员对他的孤僻却不怎么介意,每当提起他时,语气里明显带有一种宽容与尊敬。这很正常,正是因为他的工作,才让北极圈以内长满了繁茂的花草树木,也让他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苏联植物学家。

登陆月球的苏联探险队中居然会有一位植物学家,这个消息让大家嗤笑了好久。实际上想一想,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就连英国和美国的飞船也带来了几位生物学家。在第一次登月行动之前的几年里,有大量迹象表明,尽管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水源匮乏,但仍有可能生活着某种形式的植物。苏联科学院主席是这一理论最坚定的支持者,可惜他年纪太大,无法登上月球亲自验证,只好退而求其次,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苏洛夫。

可是,我们各方探险队把登陆点周围几平方英里的月球表面翻了个遍,也没能找到任何存在植物的迹象,无论是活体植物还是化石,什么都没有。这真是冷酷的月亮给予我们的最大的打击。有些人虽然百分之百相信月亮上不可能有生命存活,心里却依然希望有人能证明他们是错的——他们确实错了,五年以后,理查兹和香农在埃拉托斯特尼陨石坑内部有了重大发现,但那都是后话了。在第一次登陆期间,苏洛夫来月球似乎只能是白跑一趟。

但他并没有表现得特别沮丧,反而跟其他成员一样忙得不可开交,有时研究土壤样本,有时照看实验农场里的溶液培养基。农场的透明密封管道环绕着齐奥科夫斯基号,形成一道闪闪发光的网络。我们和美国人都对这种实验农场不以为然,因为我们计算过,把食品从地球运来的花销比在月球环境下种菜要少得多——除非你想在月球建立一座永久基地。从经济上考虑,我们是对的;但在士气上,我们输给了苏联人。苏洛夫在密封温室里种植了蔬菜和袖珍果树,每次我们厌倦了周围的荒凉景色,再看一眼那座小小的“绿洲”,心情马上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身为考察队队长,我反而失去了很多现场勘察的机会。我要忙着准备材料向地球方面报告,要核查给养的数量,安排科考计划和轮值表,跟美国和苏联飞船上的竞争对手讨价还价,还要猜测接下来会出什么乱子——可惜我并不能每次都猜对。结果,我经常一连两三天无法离开基地到户外去,我的太空服甚至成了飞蛾的避风港,被大家好一阵笑话。

或许正因为如此,我对每次外出都印象深刻,邂逅苏洛夫的那一次更是让我记忆犹新。那一天,临近中午,太阳高悬在南边的山脉之上,银灰色的地球挂在它旁边隐约可见。亨德森——我们船上的地球物理学家——想到基地东边几英里远的一系列考察点去监测一下月球磁场的读数。其他人都很忙,唯独我正好无事可做,于是和他一同前往。

路程并不长,没必要动用小型电动车,况且车子的电量也不足了,所以我们决定步行。不管怎么说,我很喜欢在月球的开阔之处行走,不是因为月亮上景色奇丽——再雄浑的奇景,看多了也会让人感到无聊——而是因为我绝不会厌倦这种走起路来毫不费力的感觉。我们慢悠悠地甩开大步,仿佛腾云驾雾一般自由自在,在航天时代到来以前,人们只能在梦中经历这一切。

我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在返回飞船的半途中,我突然看到一个人影正穿过平原,就在我们南方大约一英里远处——那边距苏联基地已经不远了。我放下头盔中的望远镜,仔细观察那位探险者。当然了,就算距离很近,你也很难认出一个裹在太空服里的人,不过太空服上总会印有不同的颜色和号码作为标记,所以还是可以分辨出对方的身份。

“那人是谁?”亨德森问。为了彼此联络,我们已把短波无线电调到了同一频率。

“蓝色太空服,号码是3——应该是苏洛夫。可我不明白,他怎么只有一个人?”

在月球考察期间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绝不要单独一人跑到月球表面去。在那里,很多意外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有人陪伴还不要紧,但孤身一人,麻烦可就大了。比如说,如果你太空服的后背破了个小洞,空气在慢慢渗漏,你伸手却够不着,那该怎么办?听起来很可笑是吧?可有人真的遇上过这种情况。

“也许他的搭档出了意外,他正要赶回去求救。”亨德森说,“我们最好问问他需不需要帮助。”

我摇摇头。很明显,苏洛夫一点儿也不着急,正从容地返回齐奥科夫斯基号。克拉宁是苏联探险队的队长,可能是他派苏洛夫单独出去执行任务的,这么做虽然很不人道,但却不关我的事;就算苏洛夫故意违反规定,那也与我无关,我没有义务要向克拉宁汇报。

两个月过去了,我们的队员经常能看到苏洛夫一个人出现在荒野中,他还总是躲着别人,不让其他人靠近。我私下里做了些调查,发现克拉宁队长近来压力很大,他们人手短缺,所以对安全规范有所放松。但我查不出苏洛夫究竟在做些什么,而且我没想到,他的队长居然也会被蒙在鼓里。

这事有些蹊跷,让我产生一种“早晚会出事”的感觉。果然,很快我就收到了克拉宁队长的紧密呼叫信号。我们每支探险队都发生过队员遇险的情况,这时便会向其他队伍发送信号请求帮助。但有人失踪,还不回应飞船发出的应答信号,这还是第一次。我们通过无线电匆忙开了个短会,制定好搜救路线,三艘飞船都派出救援小组,向各个方向散开找寻。

这一次我还跟亨德森一组,我们下意识地沿着遇见过苏洛夫的路线找了下去。这里距苏洛夫的飞船比较远,我们已经把这一带看成了属于我们的“领地”。当我们顺着坡度较小的山坡向上攀爬时,我突然间想到,也许那个苏联人藏着什么秘密,连他的同事都被瞒过去了。至于究竟是什么秘密,我就无法想象了。

亨德森找到了他,并通过太空服的无线电大声呼救。可惜,已经太迟了。苏洛夫脸朝下倒在地上,宇航服瘪了下去,皱皱巴巴地裹在身上。不知什么东西打碎了他头盔上的塑料面罩。从现场遗留的痕迹看,他先是跪倒在地,而后向前扑倒,当场毙命。

克拉宁队长赶到时,我们还在呆呆地盯着那个不可思议的东西——苏洛夫临死时正在检查它。那东西有三英尺高(近一米),长着绿油油的、如皮革般坚韧的椭圆形根系,还伸出无数卷须,盘踞在乱石中央。是的——根系,这是一株植物。几码开外还有两株,但比这一株小得多,颜色发黑,似乎已经枯死。

看到这一幕,我的第一反应便是:“原来月球上真的有生命啊!”如果不是克拉宁队长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竟然是真的。

“可怜的弗拉基米尔!”他说,“我们知道他是个天才,可当他谈到自己的梦想时,我们还在嘲笑他。所以他瞒着我们完成了这么伟大的工作。他用杂交小麦征服了北极,可那仅仅是个开始。他把生命带到了月球——还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这里!”

我站在那里,还没有从第一眼的震惊中缓过神来,这确实是个奇迹。今天,所有人都了解了“苏洛夫仙人掌”的历史,但这个并不准确的学名让它丧失了好多神秘感。苏洛夫在笔记中谈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他历经多年实验,终于培育出这种植物。它的表皮强韧如皮革,可在真空中存活,长长的根须能够分泌出酸性物质,使得它可以在连地衣都无法存活的乱石之间茁壮生长,繁衍扩张。如今我们已经见证了苏洛夫第二个梦想的实现,这种仙人掌将会永远被冠以他的名字。它们将大片大片的月球岩石粉碎并分解,为更多经过改良的植物进驻月球铺平了道路,而正是这些植物,养活了月球上的每一个人类。

克拉宁弯下腰,托起同事的尸体,月球的重力很低,这么做一点儿也不费力。他摸了摸塑料头盔的碎片,困惑地摇了摇头。

“这到底是怎么弄的?”他说,“看起来像是那株植物干的,可这也太荒唐了。”

谜一般的绿色植物矗立在不再贫瘠的荒原之上,它本身的神秘,还有它带来的希望,令我们为之着迷。亨德森仿佛想了很久,这才慢慢地开口:“我想我找到答案了。我刚刚想起在课堂上学到的一些植物。既然苏洛夫设计了这种植物,并让它适应月球的环境,那它是如何繁育种子的呢?种子需要尽可能广泛地传播出去,好找到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如果是在地球上,植物会选择飞禽走兽帮助传播,但月球上什么都没有。由此,我只能想到一个解决方案——有些地球植物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我突然发出一声尖叫,打断了他的话。有个东西“砰”的一声打到我的金属腰带上。虽然没有造成损坏,但事发突然,我又没有心理防备,结果被吓得不轻。

一粒种子落在我脚边,无论大小还是形状都像一颗李子核。在几码开外,我们看到一株“仙人掌”摊开了绿色的手指,正是它打碎了苏洛夫的头盔。他一定是发现植物已经成熟,于是弯下腰来仔细查看,却高兴得忘记了后果。在月球的低重力环境下,我曾见过一株“仙人掌”将种子投射到四分之一英里外。苏洛夫就是这样被自己的孩子近距离“枪杀”的。

长羽毛的朋友

据我所知,在太空站里,没有一条规定禁止人们养宠物,也从来没有人相信这种规定有什么必要——而且我敢说,就算真有这么一条规定,斯汶·奥尔森也不会买账的。

听到斯汶这个名字,你可能马上会想到一个身高六英尺六英寸的北欧巨汉,体壮如牛,嗓音也粗得像牛。如果真是这样,他能在太空里找到工作的几率可就微乎其微了。其实他是个结实健壮的小个子,和早期大多数太空人差不多,体重还不到150磅,我们若想达到这个标准,就只能拼命节食了。

斯汶是最好的建筑工人之一,他手法巧妙,尤其擅长那些专业的工作。他喜欢在零重力环境下摆弄各式各样的钢梁,像慢动作似的在三维空间中大跳芭蕾舞,将建材摆放到正确的位置并焊接到一起,让它们严丝合缝,同预定的模型丝毫不差。在他和他的伙伴们手中,太空站就像一副巨大的积木,一点一点越拼越大,让我百看不厌。这项工作并不简单,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他们身上的太空服会让工作变得极其困难。不过,和在地球上建造摩天大楼的人们相比,斯汶的团队拥有一项极大的优势,他们可以飘远一点儿欣赏自己的手艺,不用担心被重力粗暴地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