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缓建派旗手
最先站出来反对京沪高铁的重量级人物叫华允璋。
华允璋,1911年生于江苏无锡,中国铁道界的元老人物,一生颇为传奇。华允璋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早期为中国铁路发展贡献良多。但真正让他在中国铁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却是他晚年退休后对上马京沪高铁的激烈反对。他是20世纪90年代中早期反对京沪高铁上马的两位旗手之一。
1928年,华允璋还在私立无锡中学读高二的时候,就成功考入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专业。想来华允璋当时的家庭情况应该并不很差。据上海交通大学的一篇文章《朝乾夕惕报国志,淡泊名利赤子心——记中国铁道界元老、交通大学32届华允璋学长》介绍,在上海交通大学上学期间,家里每个月给他寄15块钱,其中10块钱用来吃饭,5块钱用来零花。由于学校食堂饭菜不够可口,华允璋经常与同学在校外的小饭馆包餐,一顿2毛钱。学生时代的华允璋也是个热血青年,积极投身抗日爱国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华允璋与同学们一起,赴南京向蒋校长请愿。这批请愿的学生非常有创意,因为很多人是铁路专业的,所以他们干脆自己开火车前往。结果火车开到半道,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止他们请愿,就把前面的铁路给拆了。当然,这无论如何都难不住神通广大的交通大学的学生们,他们竟然又自己动手修复了拆除的铁路,然后成功抵达了南京。蒋校长在日记中感叹:“时局严重已极,内忧外患,相逼至此,人心之浮动好乱,国亡无日矣!”于是,他也在“攘外必先安内”的紧张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会见了学生。经过一段声情并茂的长篇演讲之后,江湖老手蒋校长给了学生两个选择,然后就把这帮青年搞定了:第一,返回学校好好读书;第二,穿上军装,参加抗日。所有的学生都安安静静地回校读书去了。
对华允璋而言,上学毕竟是为了找份工作。1932年,华允璋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据说选择去那里,主要是因为胶济铁路待遇好,毕业生实习期间每个月工资就有65块钱。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胶济铁路又落入日本之手。好在此前一年,华允璋就已经调任南京铁道部,然后又去了粤汉铁路,1938年又调入滇缅铁路局,从事滇缅铁路修建工作,担任铁路和桥梁工程设计师。1942年,仰光被日军占领,滇西局势恶化,滇缅铁路被迫停建。华允璋又调到成渝铁路和黔桂铁路建设岗位。抗战胜利后,华允璋到台湾,负责台湾铁路的接收工作。1947年,华允璋回到大陆,到上海铁路局任职。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华允璋因为保护钱塘江大桥有功,在当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期间,华允璋作为铁道兵副总工程师,为铁路补给前方战场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华允璋在上海铁路局退休,退休前的职务是上海铁路局总工程师。
中国从瑞典ADtranz公司购买的X2000摆式动车组。
1992年,81岁高龄、早已经退休在家的华允璋,到美国去看儿子。闲着没事决定到当地随便转悠转悠。对于一生从事铁路工作的华允璋来说,最好的转悠方式就是去看火车。就在这里,他见到了让他惊为神物的摆式列车,一列由瑞典ADtranz公司生产的X2000摆式列车,时速能够达到200公里。从此,他就迷上了摆式列车,跑到图书馆查阅了大量与摆式列车有关的资料。回国后,他开始积极呼吁中国发展摆式列车。
摆式列车又叫倾斜列车,是一种车体转弯时可以左右倾斜摆动的列车。它的最大优点是,在曲线半径(衡量铁道弯曲程度的指标)很小的线路,可以通过车体倾斜摆动调节重心平衡,从而达到高速通过的目的。这个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大家骑自行车快速转弯时,身子也要向一边倾斜。如果你看过摩托车比赛,你会发现很多摩托车选手在过弯时,身子倾斜的程度都快要接触到地面了。这种倾斜就是为了维持过弯时的重心平衡,摆式列车的倾摆就是这个原理。通常情况下,在设计时速160公里的线路上,使用摆式列车可以跑到200公里;在设计时速200公里的线路上,使用摆式列车可以跑到250公里。当然摆式列车也有自己的缺点,主要是在过弯摆动时,乘客会感觉到不舒服。
所以,摆式列车的主要应用范围是既有线提速,所以,华允璋要反对新建京沪高铁。他的逻辑是,新建京沪高铁花钱太多,如果使用摆式列车,不用花很多钱就可以将京沪高铁时速从160公里提速到200公里。
投资巨大,这是上马京沪高铁的死穴。毫无疑问,华允璋抓住了最关键的一点,将了京沪高铁“建设派”一军。
但是,华允璋的理论中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让他的理论最终成为空中楼阁。那就是既有京沪铁路运能已经严重不足,上马摆式列车虽然能够让部分旅客列车速度提高,但是无法解决京沪铁路的运能瓶颈问题。到1992年,京沪铁路南下货运密度高达7584万吨,是全路平均水平的3.7倍,其中符离集至蚌埠东区段货运密度超过1亿吨;客运方面,京沪铁路双向客运密度已达3171万人次,是全国平均数的5.4倍。既有京沪铁路已经无法满足京沪地区持续增长的运输需求,运能缺口已达50%。当时预测,到2000年京沪铁路双向客运量将达到每年6500万人次,货运量达到每年9000万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也感叹:“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问题太严重了……春节后,我看了南下民工乘车的录像,超员300%,车厢里人挤人,真是目不忍睹。不加强铁路建设,国民经济怎么上去?!”
如何解决自己理论中的这个死穴问题?华允璋只用了一个方法,就是宣称铁路界数据造假,他们“高估运能,低估运量”。不管别人怎么跟他辩论,他就咬定一句话,你们的数据是假的!
他宣称京沪线双向客运量根本不可能达到6500万人次,能达到这个数据的百分之七八十就不错了。事实上什么情况呢?现在京沪通道(高铁+既有线)双向客运量已经快到此前预测数据的3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