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泥砌的营盘流水的兵
兴明公司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人员的不稳定,员工月流失率高达10%,一年四季不停流动,形成了“泥砌的营盘流水的兵”。普通员工的流失及流失原因与一般高离职率的民营企业相同,并不足为奇,而足以为奇的是白领职员也同样是“一年四季水常流”。
2014年度中途入职的白领职员占总数的40%,到12月底时,在这40%中途入职的白领职员中,70%的人入职时间不足6个月。由于员工流动频繁,常出现这种情况:某外来访客拜访某个部门总监、询问该部门某职员“王总监办公室在哪儿?”回答:“我刚来,不知道。”
2012~2014年,公司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换8人;2012~2014年,公司财务中心总经理换5人;2014 ~2015年上半年,公司战略中心总经理换3人;2014年,公司供应链中心总经理换2人;2014年,公司所有二级中心总监30%被更换,科级干部中35%被更换。
2014年,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换2人、下属行政中心总监换3人、人事中心总监换3人、招聘部经理换3人、“工商学院院长”换5人,任职最短的一任工商学院院长任职仅10天,离职原因很简单,有一天未安排“兴明公司广播站”下班后例行播音,被上司处罚200元愤而离职。每一个“工商学院院长”上任后都要到公司各中心各部门了解该部门的培训需求,这样,公司每个部门主管在一年之内就要把同样内容的话对5个“工商学院院长”讲上5遍。
由于公司尚未实现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大部分工作流程套路都藏于每一个干部和职员的头脑里,一旦离职,就把所有工作方法及标准带走,新来者又要从零开始摸索,把前者已经交过的“学费”再交一遍。一般企业是“学费”只交一次,兴明公司“学费”是每个岗位每换一个人交一次,一年四季地、十年如一日地为同一个岗位的同一个问题不停交“学费”。尤其是生产线,老员工的不断离职和新员工的不断入职,造成生产线60%的员工入职时间不超过一年,如此,生产线不良品和材料浪费一直居高不下。公司为员工的频频离职不断支付着巨额“学费”。
员工离职原因大都因为工资低、福利差、无保障、加班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劳动保护差、上司不公正,几乎每个员工离职都是在负面氛围下进行,一个员工离职后,就会把他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告诉社会上10个人,而10个人又会转告100个人,甚至有人在网上发帖,把自己的厄运公之于众,于是,兴明公司的社会口碑也越来越恶劣,招工招聘就越来越困难。
由于公司无加薪标准和定期加薪机制,凡员工加工资一律靠自己或上司代理打报告,打多了就多加,打少了就少加,不打就不加。久而久之,公司就形成了一种“打报告文化”,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一年四季不停打《加薪报告》,在报告中牵强附会地强调加工资的理由,有时连“老婆生孩子、老娘病重”也成了加工资的理由。而各级主管对所有《加薪报告》一律照批上呈,于是,副总裁唐明办公桌上一年四季都堆着一尺厚的《加薪报告》。
很多《加薪报告》写作方式类似于最后通牒:“如果2014年5月1日前还不加工资,我就辞职走人!”就连一些刚入职不足一年者也时不时给老板下一份“最后通牒”,因此,常有因公司不为其加工资而离职的事发生。
如果老板屈从了某一个市场难招到的技术精英的“最后通牒”,就会引来10份语气更强硬、条件更苛刻的“最后通牒”。于是,老板宁愿技术精英离职也不愿再屈从某一“最后通牒”。
由于不再屈从于“最后通牒”,又没有加薪标准和定期加薪机制,因此,员工离职现象就更加严重。为了填补离职老员工留下的空缺,就去人才市场招聘,而人才市场薪资水平普遍高于兴明公司,因此,招聘来的新人薪资水平普遍高于公司现有同等职务人员,于是,招来一个新人往往又气走两个老人。公司人事总监说:“老板只愿招新人给高工资,不愿给老人按制度正常加工资,企业工资水准不与市场接轨,接轨的唯一方式就是换人,等到有一天老人全部换掉、全部是新人时,接轨就实现了。”
2014年11月,“战略委员会”开会讨论《2014年公司高管绩效考核方案》,会议开到一半时发现,考核因干部不稳定而极难进行:①2014年在公司服务满全年、全年岗位未发生变动的干部仅为30%; ② 2014年服务满全年、岗位年度中有上下或左右调整的干部占30%; ③2014年中入职的新高管干部占40%。这样,只有30%的部门全年只有一个领导人,70%部门的领导人中途都变动过,其中三分之二的部门一年中有过两个领导人,三分之一的部门一年中有过三个领导人。于是,麻烦来了:
1.那些一年中换了两三任领导的部门怎么做年度考核?该部门亏损败绩究竟由两三人中的谁来负责?
2.30%的干部一年中担任过两个以上部门负责人,甚至有一人一年中担任过四个部门负责人,那么,一年中担任过四个部门负责人的干部又怎么考核?他的个人业绩究竟挂靠哪一个部门?
于是,公司“战略委员会”决定:全体高管2014年度考核只以11月、12月两个月目标达成状况为准,1~10月工作成败一律不计入年度考核之中。
大老板唐兴说:“这样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下不为例,2015年绩效考核要走向正轨了,不能再这样了!”
战略中心徐中夫心里说:“就算这样,问题还是没有全部解决,2015年绩效考核恐怕还得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