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3.0:移动电商实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早期微商存在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微商”笔者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有以下几种:

❑ 朋友圈卖货

❑ 微信电商

❑ 微信开店

❑ 口袋购物

❑ 微博打赏

❑ 自媒体

……

综合所有的回答发现,认为微商是“朋友圈卖货”的人数最多。有人曾这样定义微商:微商就是移动社交电商。笔者不同意这个观点,微商绝对不是朋友圈卖货,朋友圈卖货只是微商的一种,微商是基于社会化媒体或移动社交存在的。其实,以上的几种选择结果都是微商的表现形式。

众所周知,最早的一批微商就是从朋友圈发家的。由于朋友圈代理分销的裂变效应和低门槛、零成本的营销,微商在朋友圈内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朋友圈也因此成为早期微商的平台。

然而,早期微商由于缺乏管理不可避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暴力刷屏,破坏用户体验。朋友圈营销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疯狂加人,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先把微信号加满5000人(即微信的上限人数);二是暴力刷屏,不管你爱不爱看,愿不愿看,屏蔽与否,只管拼命去刷屏。哪怕有千分之一的转化率,一天有四五笔的成交额也算不错。殊不知这种方式两头都不讨好,既得不到官方的认可,又遭到朋友的吐槽。随着用户对微信的使用趋向理性化,这种朋友圈卖货刷屏的时代终将结束。

其次,质量低劣,以假乱真。在消费者心里,任何商品的第一属性永远是安全,没有生产日期、没有质量保证、无生产厂家的商品是得不到消费者认可的。在朋友圈里,因为没有完善的交易系统,只能通过图片的形式向用户展示商品信息,而每次发送的图片是有限制的(一次只能发9张),这就使得微商们不知道该向消费者展示什么好,消费者也无法判断质量的优劣和产品的真假,大量低质、假冒产品严重污染整个市场环境。

再次,缺失信任,无维权机制。淘宝之所以成功主要是解决了交易中的信任问题,而在朋友圈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朋友圈的陌生人更多是做一锤子买卖,各种代购泛滥,随意更改ID,来无影去无踪。一旦用户买到了假产品,有苦也说不出,不知道该找谁。

最后,各自为战,同质化严重,用户没有选择权。

除此之外,物流、订单跟踪、利润单薄、会员管理等都是困扰商家的重要问题。

随着微信官方对朋友圈恶意营销的严厉打击和用户对微商广告的深恶痛绝,第一代微商必须尽快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