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村松园图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朝颜日记中的深雪[1]与战国美女淀君[2]

说起美人画,在日本,画家开始专门画美人大约是浮世绘出现以后的事情了。浮世绘画家中,我喜欢的有两位:春信[3]和长春[4]。

对于近来在年轻人中大行其道的女性画,很多地方我无法苟同。虽然我不认为女性画一定要画美人,但既然它是艺术是美术,如果画出来的作品只是单纯给人以一种丑陋的不快感,其艺术价值定是要大打折扣的。比如最近流行的女性画,充斥着肥硕得让人难以容忍的脸庞与四肢,看这些画就与看女相扑力士无异,令人不快。虽说艺术观因人而异,但我想,即便不去追求赏心悦目的美感,也至少应该做到避免触目惊心。

当然画家的选题不受限制,有些时候或许需要加入乞丐之类的形象来构图。即使是这样,在完成时也应该可以做到不过分彰显乞丐的丑恶,否则会给观者带来不愉快的感受。哪怕是乞丐,也会有某个地方是具有艺术性的。找出这种艺术性,并将其刻画出来,才正是艺术家的使命所在。描述丑女之丑态也好,刻画幽灵之可怖也罢,倘若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高度,一定是不会给观者以不悦之感的。真正的艺术不会让看的人感到不愉快。

话虽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就算是我,也不能说没有自己的偏好。但是我不会因此对美人之美产生偏执的看法。杏眼藏着女性的妩媚,柳叶眼透露着典雅。长脸和圆脸各有千秋。这都能成为人们评判美人的标准。这样看来,什么样的女性是美人就没有一个绝对标准了。

从时代来讲,桃山[5]有桃山的特色,元禄[6]有元禄的过人之处。硬要作比较的话,我想现代是最缺乏艺术性的。至少我最厌恶现代那些追求时髦的姿态。

现代女性的装扮与化妆,相比于从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确切的说是变得更加便利了。可为什么现代的风俗却看起来缺乏艺术性呢?我认为那是因为女性们没有深入地思考过自己的气质、相貌、身材到底适合什么,而只是一味地追求流行。只要是女性,不管适不适合自己,二百三高地[7]流行的时候就都梳二百三高地,三七分流行的时候就都梳三七分,无论是长脸抑或圆脸,瘦高个抑或矮胖墩,大家都弄成一个样子,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不协调的、混乱的、花哨的风格。

近来在电车里或是其他地方,像从前一样梳着椭圆形发髻[8]或是文金高岛田髻[9]等发髻的人已经比较少见了,反倒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留着像堆了一坨马粪似的发型的人,穿着再高档漂亮的衣服,也衬不出有多么好看来,真让人觉得可悲,甚至于不时地对现代生出厌恶感来。

不管流行与否,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才是女性应该有的想法。我总觉得传统的日本发髻才是最适合日本女性的。

若是问我从古至今的日本女性中我最喜欢谁,我会回答是《朝颜日记》中的深雪和战国美女淀君,肯定有人会认为我喜欢她们不是因为打扮而是因为她们的思想:深雪腼腆而端庄,充满少女情态;淀君争强好胜,胜似男子。身为女性,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气质。但是我喜欢这两位女性所表现出来的类型。眼睛尚未失明的深雪,从文卷匣里取出写着“露未干……”诗句的折扇[10],正沉浸在那不为人知的眷念中,传来一阵脚步声,慌乱之中只好把折扇藏到了胳肢窝下——这个情景我曾经描绘过一次。淀君我还没有画过,但我想总有一天我会画画看的。

注释

[1]朝颜日记别名《朝颜写生故事》,日本净琉璃和歌舞伎历史剧。作者山田案山子。讲述的是一名叫深雪的女子与宫城阿曾次郎的爱情悲剧。深雪于宇治观赏萤火虫时初遇阿曾次郎而陷入情网,但因故乡突来的变故,又不得不惜别阿曾次郎。回乡后,父母为深雪定下姻缘,对象就是阿曾次郎,但深雪并不知情,怀恋意中人而离家出走。在寻找阿曾次郎的途中双目失明,沦为挨户演唱乞讨的艺人。更名为“朝颜”的深雪在岛田旅馆抚琴卖艺时,客座中便坐着阿曾次郎,因深雪目盲,未能相认。后来深雪得知便一路追到大井川,却又因一步之遥与阿曾次郎擦肩而过。深雪悲而投河,幸为人所救,眼睛也得以治愈,复明的深雪又继续走上追寻阿曾次郎的路途。(译注)

[2]淀君(1567-1615),日本战国第一美女阿市之女,小名茶茶,父母及幼小的弟弟皆为丰臣秀吉所杀,却受坎坷命运捉弄,最终成为其侧室。因其娇艳和光彩照人的魅力,备受丰臣秀吉的宠爱,产下一子后,秀吉为她和儿子在淀城(现京都市伏见区附近)建造了一所宫殿,故而被称为淀君。(译注)

[3]春信即铃木春信(1724-1770),日本浮世绘画家,以创作美人画闻名,所画多为诗意环境中身材纤巧的少女。(译注)

[4]长春即宫川长春(1682-1752),日本浮世绘画家,只创作手绘的浮世绘,作品多描绘元禄时期的歌舞伎、风俗和美人。(译注)

[5]桃山即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称霸全国的时代。(译注)

[6]元禄时代(1688-1704),德川家第五代将军纲吉的治世。(译注)

[7]二百三高地是一种日本妇女束发发型,前额和两鬓的头发梳成屋檐状,高发髻,日俄战争后流行。(译注)

[8]椭圆形发髻一般是已婚妇女的发型。(译注)

[9]文金高岛田髻是一种根部高耸的发髻,江户时代是宫女和未婚女性的发型,现在举行婚礼时新娘多梳文金高岛田髻。(译注)

[10]扇子是深雪与阿曾次郎的定情信物,上面绘有朝颜花。(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