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当代中国网络文学批评史
更新时间:2025-04-28 12:42:11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全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侧重网络文学批评的历史呈现,从文本形态、批评主体、传播方式等角度,对网络文学批评做了系统的分析;下编则侧重以批评理论解读网络文学批评观念、批评标准、批评功能、批评影响力。同时,本书的导言强调网络文学必须入正统文学史,结语又对网络文学批评做了进一步追问,对于当代中国网络文学研究来说,批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欧阳友权教授长期从事网络文学研究,是当今学界网络文学方面研究权威。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美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荒野意象
荒野隐喻不仅贯穿了美国最初殖民和独立战争时期,在其后的西进运动、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世界大战等现代化及城市化进程的酝酿、起步、发展、成熟等各个时期,同样意义重大。荒野意象的演化与美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以及美国生态意识发生发展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关联性。本书旨在对荒野意象这一概念隐喻进行溯源梳理的基础上,以美国现代化进程的酝酿、起步发展、成熟和过渡时期为研究区间,着重阅读、梳理17世纪殖民主义时期到20世文学17.4万字 - 会员
从“共同体”到“多元体”:加拿大英语诗歌民族性建构研究
本书主要以“共同体想象”为主线来研究200年来的加拿大诗歌创作,包括诗歌史中的几个主要时期:拓荒时期、联邦时期、20世纪上半期与“建国”百周时期,整体突出加拿大英语诗歌的民族想象从“共同体”到“多元共同体”的演变。主体部分包括《通往“共同体”:历史政治与民族建构》、《经历风雪:自然主题与地域诗学》、《彰显“后现代”:国际主义与形式手法》与《走向“多元体”:多元文化与族裔改写》四大篇章,分别从历史想文学20.5万字 - 会员
味:一个诗学语词的理论批评
本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在探讨“诗味”论的儒道渊源基础上,从先秦至明清的各个历史时期,选取“兴味”“滋味”“韵味”“淡味”“禅味”“趣味”等诗味范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理论内涵进行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诗味”的不同形态产生的原因予以阐释,尤其分析“诗味”不同形态所体现的文学思潮流变过程。本书采用纵向历史综论和横向“味”类交织的研究方法,将“诗味”论向纵深和平阔两个方向进行拓展。在纵向的“味”论史和文学37.9万字 - 会员
药栏诗话笺注
《药栏诗话》是晚清云南著名诗人严廷中的一部重要诗学著作。本书以云南省图书馆藏《药栏诗话》为底本,进行详细校勘、注释与笺补,并辑录严廷中传记、诗文序等相关重要文献。本书是《药栏诗话》的首次系统整理。文学12.4万字 - 会员
中国现代西部文学地理
本书以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具地域特色的“西部文学”,将作家分布、文学语言、文学刊物、宗教习俗等文学地理要素,放置在“大西北”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对西部文学各要素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阐释西部文学与西部地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复杂关联。文学18.3万字 - 会员
乡愁的辩证法:知青作家的城乡经验及其文学书写
知青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在哪里?本书跳出革命、政治、阶级等视角,全面梳理知青作城乡经验,立足于对知青作家私人经验与社会历史、地理空间的驳杂关系的考辨,沿着“空间迁徙—城乡经验—文学书写”的思考路向,探寻“社会—文化—审美”的研究路径,从文化诗学和审美诗学两方面激活知青文学的潜在价值。通过绘制知青文学的“时间—空间”研究谱系,破解了既往知青文学研究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重的困局,提出并论证了知青文学的场域学文学18.5万字 - 会员
梵语诗学论著汇编(增订本):全二卷
在古代文明世界,中屆、希腊和印度各自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诗学,成为世界文学理论的三大源头。印度梵语诗学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资源十分丰富。本书汇集了十种梵语诗学名著,其中包括梵语戏剧学著作《舞论》、《十色》和《舞论注》/梵语诗学著作《诗庄严论》、《诗镜》、《韵光》、《诗探》、《曲语生命论》、《诗光》和《文镜》,均为了解和研究印度古代诗学的必读经典。文学73.2万字 - 会员
贞元诗坛研究
本书以唐代德宗朝主要是贞元时期(785-805)的诗人、诗作、诗风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了从大历进入贞元的江南诗人群、李益和卢纶,创作期主要在贞元的台阁诗人群、孟郊和欧阳詹,以韩愈、张籍、元稹、刘禹锡等为代表的青年士子群的诗歌创作情况。本书对贞元诗坛既有横向的点的聚焦,亦有纵向的面的梳理,以期有理有据地呈现贞元诗坛特定的诗史地位和价值。文学24万字 - 会员
中西叙事学视野下的宋代自传文学研究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经济、文化、教育高度繁荣的历史时期,崇尚雅好和博闻广识的文化氛围,令尚雅和尚博的文化风尚席卷了整个北宋文人阶层。南渡后虽国力衰微,但博雅之风不减,同时文人士大夫还普遍产生了恢复中原的爱国之志。植根于这样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宋代自传文学也呈现出有别于前代的开拓与新变,对后世自传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自传继承传统的同时,在思想内容和文化意蕴的开发上,进行了饶有兴味的探索和文学17.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