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东亚四国不可说的秘密
更新时间:2021-12-31 10:18:28
最新章节:第25章 专家点评 运筹于大国竞争的“旋涡”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行有常,周而复始。举目眺望,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世界的东方,在亚洲的东部,因地理而结缘,与中国共同生活着的,还有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大家同属于东亚地区。从神话到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转瞬60年,世界发生了沧桑巨变,东亚地区的变化也是天翻地覆。这些变化给各个国家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谓机遇,东亚国家间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所谓挑战,不断变化的形势给各国政府带来全新的考验。东亚各国的主政者与有识之士,能否川页应时代潮流,重新寻求各自在东亚的定位,采取有助于地区和平、合作与发展的战略与政策?本书通过对各国国情、习俗以及国民性格的介绍,对执政者性格特征、执政理念的分析,梳理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拨开重重迷雾,挖掘内幕隐情,解开谜团,与你共同探究深层次的真相与答案。
品牌:天下书盟
上架时间:2012-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天下书盟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东北地区地方政府创新研究
本书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跟踪研究”大型课题的成果之一,立足东北地区的地方政府创新实践,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创新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创新机理分析、创新可持续性判断和创新实践展望,全方位描绘东北地区地方政府创新图景,为理解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助力、阻力、效果、扩散和工具等具体问题提供了多维的理论解释。政治21.7万字 - 会员
政治人类学评论(总第8辑)
本书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政治人类学专业集刊,旨在紧扣“权力—权利”互动博弈逻辑,运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扎根理论等“三位一体”的扎根理论方法论,展开交叉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本辑共六篇文章,包括村寨社会国家化进程的人类学视角、乡村权力与乡村的秩序的重建、村委会权力运作嬗变下的村庄治理、村寨治理与法秩序变迁、乡村集市的权力整合、“重建寺庙热”中的乡土秩序重构,文章聚焦于基层单位——村庄,对于理解当下政治17万字 - 会员
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创新研究
本书系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教授主持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跟踪研究”大型课题研究成果。该课题通过跟踪调查,试图了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后续发展情况,并回答以下问题:是什么影响其后续发展;如其得到可持续发展,那么其基本逻辑又是哪些;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前景如何。本书基于对我国中部地区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5省历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调查,对上述问题做了初步解政治21.4万字 - 会员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中国现代文艺批评
本书聚焦于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生成与发展,致力于考察它对中国近现代文艺批评与美学观念的影响,着重关注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中国现代文艺批评领域中的其他思潮的互动关系,通过对晚清小说文体观念的建构、清末学制改革中“文学”学科观念的建立、民初新旧之争中文化权力更迭逻辑、胡适等人与“学衡派”诸人对于现代性的不同理解以及国民党官方的文化保守主义政策与知识分子之间的互动、中国现代学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诠释政治29.9万字 - 会员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基于突发自然灾害的视角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遭受突发自然灾害的困扰,而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运用的新场域。本文首先论述了这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接着分析这一研究的重要概念及理论,然后,从历史的视角研究了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现实的视角研究了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重点研究了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最后研究了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政治18.6万字 - 会员
塑造共识:美国立国时期的革命话语与大众传播
本书是一个关于美国立国时期近代政治观念的传播方式、传播范围及所形成的美国政治观念的特征的研究。研究采用社会的观念史方法,考察了信息流通各环节的历史状况;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以英国和法国为参照对比国。研究显示,在18世纪晚期,与英法等国政治观念的革新发生于精英阶层或上流阶层不同,美国近代政治观念的传播及于平民,而观念革新的广泛参与最终形塑了一种跨阶层的、具有强烈实践色彩的主流政治观念。这种政治观念即“政治25.8万字 - 会员
比较政治学研究(2019年第1辑/总第16辑)
《比较政治学研究》是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聚焦于比较政治领域的研究。本书是2019年第1辑(总第十六辑),共收录了九篇文章。从主题看,既有关于族际政治、制度变革、军政关系等经典问题的理论反思,也有关于政治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有益探索,还有立足国别的具体分析。同时书中也介绍了2018年11月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主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比较政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的相关政治16.3万字 - 会员
从罗马帝国到神圣的罗马帝国:3—9世纪的欧洲政治与政治观念
本书以中国古代历史为参照,基于史料分析,广泛吸纳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政治与政治思想的互动角度,以罗马帝国观为关键词,对公元3-9世纪这一段历史转型进行了重新解释。政治29.1万字 - 会员
身份政治的历史演进研究:以社会批判理论为视角
全球化进程与流动的现代性加剧了个体身份(SelfIdentity)的不确定性,使人们深陷身份焦虑与认同(identity)危机。上世纪60年代,个人主义的风靡催生了后福特时代身份政治运动的兴起,诉诸于认同的政治运动蓬勃兴起,同时学界对身份政治(IdentityPolitics)的争论方兴未艾。身份政治的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同一性(identity)与差异性之争是身份政治的理论根源。近代政治19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社会民主主义的“普世价值”评析
本书在介绍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观及其“普世价值”内容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进行分析,并将社会民主主义置于资本主义的体系之中进行分析,从而全面深刻地分析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及其“普世价值”。本书的研宄能够通过学术上的研宄成果为民众对于价值观的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础,以廓清民众对于“普世价值”的模糊认识,纠正其错误认识,在认清所谓“普世价值”实质的基础上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19.2万字 - 会员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历史发展和当代价值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历史发展呈现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从连续性而言,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理论,立足俄国具体实际,初步形成了针对俄国国情的独特的建设理论。从阶段性而言,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历经了初步形成、发展、实践和最后探索四个分期,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同列宁主义一样,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根在俄国,但它又不仅仅属于俄国。列宁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探讨,是马克思主义民主发展史的宝贵财富,也为落后政治理论19.7万字 - 会员
思想与政治之间:唐玄宗时期政治思想研究
本书以个案研究的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唐玄宗时期政治思想进行了梳理。从纵向上,就唐玄宗时期政治思想与唐太宗时期、高宗李治及武则天时期的治国思想及其执政理念和具体实践进行比较,着重就唐玄宗对唐代前期政治思想及其实践的反思与探索进行阐述;以时间为序,对唐玄宗时期政治集团、儒家与道家和道教的信徒群体以及知识群体中重要代表性人物的政治思想展开论述。从横向上,对唐玄宗时期政治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政治理论31.3万字 - 会员
流动的权力:先秦、秦汉国家统治思想研究
本书以权力关系在历史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分析视角,研探了先秦、秦汉时期最高统治者及精英思想家对国家权力顶层设计及其运行方式的思考,揭示了这一时期国家统治思想形成的内在理路和外在表现,对于深化早期中国国家统治思想的认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政治理论20.9万字 - 会员
管子治国思想研究
春秋前期,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四十年,铸就桓管霸业。管子治国思想及施政经验,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政治与道德思想,精髓在于崇实进取、改革创新;富国强兵思想,精要在于辅王成霸而非恃强凌弱;政治教化思想及以德化为基础的法治思想,是辩证统一的治国举措,旨要在于建立厚功大业、追求教训成俗而刑罚省的大治境界;大国处世之道及天下关怀等思想,旨在增进战略定力,以谋求匡正天下为终极目标。政治理论20.6万字 - 会员
奥古斯特·倍倍尔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奥古斯特·倍倍尔(1840—1913)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袖和创始人之一,也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的政治家和活动家。倍倍尔的一生,经历了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兴起到发展壮大的整个历史时期,即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至后来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的建立和发展时期。本书主要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议会斗争、妇女解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方面阐释了倍倍尔的社会主义思想。他的这些思想更新至:第35章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