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华民国史·第九卷:1937-1941(上)
李新总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更新时间:2021-03-04 18:12:04
最新章节:人名索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卷讲述的1937年到1941年的相关内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民国档案、有关地方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有关历史资料,以及国内收藏的大量民国书籍报刊,还广泛参考了台湾地区和国外出版的相关资料、著作、文章,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还原民国历史的本来面目。
上架时间:2011-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新总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上古时代至西周:从神话到历史(这就是中国历史)
本套丛书记载了从神话传说: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历史,采用手绘画风和历史图片相结合的方式,选配近千张彩图与珍贵文物照片,经过严谨考据,加上写实技法表现历史事件与人物装扮,让孩子身历其境,借以传达正确的历史常识,更可丰富孩子的美感经验。本书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人、事、时、地、物,让原本抽象难懂的观念或复杂背景,变得生动活泼、逸趣横生,给孩子树立一个清晰的中国正史概念。历史7.7万字 - 会员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大明王朝建立的前77天,朱元璋北伐元朝残余势力,太子朱标留守首都南京应天府。殊不知此时的南京,暗流正在涌动。以天下大旱为背景、李善长侄子李彬贪污被抓为导火索,一场围绕着朱元璋、李善长、胡惟庸、刘伯温四人的暗战打响,诸党派在这件事上展开了艰辛复杂的角力。在驱破胡虏、消弭天灾、肃清纲纪等三大难题猝然齐袭而至之际,四人各自展现出他们的刚正、权谋、凶狠一面,一件小事骤然成了大明朝建立之初的最大案件。到底是历史17万字 - 会员
究天人之际:《史记》神话学研究
本书以神话学为研究视角,将中国正史之源头《史记》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対象,探究为何信史中有大量神话,司马迁如此撰写史书的意图何在。《史记》的撰写体现了古代典籍中源远流长的神话叙事脉络,延续了商周巫史传统。西汉时正处在“巫”与“史”逐步交替之际,故而整体上已经具备了为后世所认可的理性的、严谨的、系统的历史表述,但同时书中也留下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梦兆、术数、占卜等有关巫风遗习的“不雅训”之语,两者并不历史15.2万字 - 会员
富强与启蒙:中国近代史探索
书稿是作者多年来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研习和探索成果。书中指出,面临近代大变局之时,中国人在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道路上遭遇了诸多挫折。其解决的途径之一是开眼看世界,翻译西书以了解欧美国家富强之道,尤其是京师同文馆出版的《富国策》传播广泛、影响较大。此外,早期维新思想家陈炽的《续富国策》,近代学界对亚当·斯密的纪念和评论等,也反映了国人追寻富强的心声。历史24.9万字 - 会员
杯酒之间:清末南昌教案研究
1906年2月22日,江西南昌知县江召棠应法国教士王安之之邀,到天主堂赴宴,其间咽喉为利刃所伤,从而引发了二月初三日民众焚教堂杀教士之事。该案是晚清最后一个重大教案,亦是清末受人瞩目的涉外公共事件之一。案件涉嫌“教士戗官”,真相扑朔迷离,在排外思潮与媚外论说两种力量的历史交会点,激发了中外舆论的轩然大波。本书考察和分析了各种相关叙述文本,从事实、认知与言说三个层面完成对这一历史事件深度和立体的诠释历史26.6万字 - 会员
上海法租界的警察(1910—1937年)
上海法租界警察是法国驻沪领事直接领导下的警察机构,是维持法国在沪乃至在华利益的重要力量。它兼具政治镇压和社会管理的双重功能,不仅对中国现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塑造上海城市空间和都市文化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本书主要利用法国外交部档案馆、法国海外殖民档案馆、上海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并结合法语、英语和中文的相关研究,对上海法租界警察的源起、组织机构、人事构成、社会管理和政治镇压的职能进历史9.3万字 - 会员
秦统一的进程与意义
秦统一中国历史重要转折点,随后发生的历史演进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书收录有关秦统一的进程与意义的学术论文34篇。所论均立足学术前沿,采用最新出土文献资料,探索学术热点难点问题。论文分别就秦统一时代的政治格局、经济进程、文化走向、社会风貌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新见解。若干学术收获或可推进秦史研究,有益于深化对于秦统一历史意义的再认识历史45万字 - 会员
隔空传音:清代晚明史书写中的东林话语研究
东林党人在世人心目中,主要是忠诚、刚正、伟岸的正面形象,后人对他们普遍抱有同情和崇敬之情。东林的这一形象,有其形成、塑造、接受、传播、固化的过程。东林活动的明末自然是这一过程的重要阶段,而清代官民对这一形象的大体接受、传播,既前承明末的已有基调,又后启近当代,影响了近当代对东林、非东林及晚明党争是非等问题的评述,到今天仍方兴未艾。本书上编主要考察晚明东林人士及其支持者对东林形象塑造和维护的诸多表现历史22.1万字 - 会员
大师讲历史:吕思勉讲中国史(3)
本书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为“孤岛”后,为适应当时大学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通过叙述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对现实的裨益,考证翔实、论见独到,且行文通俗流畅,为文化史中难得的佳作。为适应当时的教学需要,相对简略,然贯通精当、一气呵成,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历史5.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