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历史地理学的传承与开拓
朱士光更新时间:2019-09-06 17:01:17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系自作者半个多世纪从事历史地理学与中国古都学学习、研究历程中所撰写的200余篇论文里选出的90余篇结集而成(内中大多数已在《历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或相关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刊登,少量待刊)。总字数约达50万字。按其内容分为学术传统传承之阐释、学科理论探索之创获、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区域地理、历史流域地理、历史城市地理、中国古都学等8个部分;在认真阐释传承优秀学术传统基础上,展现了作者诸多开拓创见,也含有一些有关当前国家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的建言献策。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朱士光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
本书以长期被忽视的古籍中收录的舆地图为主要对象,并结合各图书馆已经公布的绘本、刊本以及刻石的舆地图,共收录清代之前的地图500余种。书中首先对收录舆地图的古籍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以此为基础,通过比照分析,按照谱系将具有渊源关系的舆地图分类列出,并简要说明各谱系所属地图之间的关系和重要差异。最后部分则以舆地图为主要材料,对古地图研究中被忽视或者有着错误认识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历史17万字 - 会员
丝绸之路发展史
本书是一部运用历史、地理、考古等多学科的实证资料,以史前时期丝路源头为起点,到当代“一带一路”空间格局,论述了丝绸之路主要通道的形成、发展和贸易交往等内容。本书视野宽阔、时贯古今、学贯中西,是一部史实故事详实、笔锋生动、可读性强的学术著作。历史32.6万字 - 会员
民国西安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研究
民国时期是西安城市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重要阶段,道路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发展演变往往是城市变革的先导。本书运用历史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以民国西安城市道路系统演变为切入点,从复原城市道路系统演进过程、分析道路系统演变与市政管理变革的关系、探察道路利用过程中路——车——人三者之间的冲突和管理所体现的城市治理转型等三个层面展开论述,以期深入理解民国西安城市近代转型历程。本书以道路系统演历史18万字 - 会员
周游列馆之东北抗战馆群落
本书以作者游记的方式记录在东北三省各地有关抗战题材的抗战馆、陈列馆的说明,通过作者亲身体验考察实体馆,阐述作者对展馆的认知和感悟。作者筛选一些带有地域特色具有历史文化背景浓厚的展馆进行研究、整理,列比其中的相同与不同,给读者以启迪,为研究者作参考。所选展馆多以东北抗联题材为主,体现东北抗战的有关内容和历史探讨。历史10万字 - 会员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概论
本书提出了关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1+2+3+4+5+6”知识框架,即将该地区看作1个整体,将该地区的国家分为2组(拉丁美洲国家和加勒比国家)。从空间维度,按照地理位置,将该地区分为3个次地理区域(中美洲地区、加勒比地区、南美洲)。从时间维度,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发展进程划分为4个历史阶段(土著人古代农业文明和土地共有制形成时期、殖民统治和大地产制形成时期、考迪罗主政和初级产品出口繁荣时期历史16.2万字 - 会员
地理与世界霸权
《地理与世界霸权》是英国地理学家、地缘政治学家詹姆斯·费尔格里夫的生涯力作。全书用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追溯了从远古到20世纪初的世界发展,颠覆了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疑问,通过引入“地理条件”“能量”“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统的解释框架梳理了世界历史的脉络,为我们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呈现出一部深刻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历史15.2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1949—2019)
本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地理学的进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历史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与之前出版的众多历史地理学的综述不同,本书虽然也强调了历史地理学建国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曾经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还着重分析了目前历史地理学学科整体上存在的问题,即由于历史地理学在学科属性上属于地理学,但在教育部的学科分类中又属于历史学,这种学科归属上矛盾状态对历史地理学的发展造历史21.8万字 - 会员
丝绸之路的互动与共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丝绸之路的互动与共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在2016年10月,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与大连大学中国东北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的互动与共生”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中,精心选择出的20余篇论文组成。论文集在国家倡导“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从全球史的视野出发,审视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不断互动、实行共赢共生的历史现象与轨迹,尤其着重讨论了东北亚、中亚、东南亚国家与文明,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的重要历史18.4万字 - 会员
清代民国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研究
本书从“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的角度切入,通过考察清代民国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编绘的历史过程,重新评价了传统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的文本价值,进而思考近代航道图志编绘转型与川江内河航运变迁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近代中国地图学对西方测绘技术与制图知识的认同与接受,是一场由西方文化传播者与本土地图绘制者共同参与的、颇为复杂的“在地化”知识生产过程。只有充分认识“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性,才能真正重建中国历史26.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