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李文杰更新时间:2019-04-02 13:47:07
最新章节:推荐语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近代从事西式外交的官员产生于科举的道路,他们是如何“适应”外交这种全新的“职业”的?如何理解清朝外交机构的运作方式与特点?作者从清代档案中钩稽总理衙门、外务部及驻外官员的履历资料,考察其出身、选任、升迁、去向、群体演进等系列问题,构建并展现出晚清外交人员从起源、发展到所谓“职业化”外交官群体形成的全过程。“外交官”是一个研究薄弱的群体,本书的研究为今后的晚清外交史研究奠立了基础。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17-01-01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文杰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本书将人类历史分为十个时代,彰显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观,即历史是人类理性觉醒的产物,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历史进步的阶段基本上就相应于人类理性发展的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自由的增长本身也是自然的,因此人们有理由对于未来寄予无穷的信心和希望。历史13.1万字 - 会员
公羊学思想史研究
本书是从经学思想的角度展开对公羊学的研究,通过《公羊传》以及历代最有影响的公羊学家的思想研究,展现公羊学思想从先秦到晚清的发生、发展过程,探讨公羊学思想的核心价值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挖掘公羊学中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资源。本书以公羊学家的个案研究为支点,以公羊学思想发展的考察梳理为主线,同时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因素以及社会思潮的影响,揭示公羊学思想变迁的脉络和时代特点,分析它们的承继与发展。历史33.2万字 - 会员
苗族史诗《亚鲁王》社会功能研究
苗族史诗《亚鲁王》是一部反映古代苗族军事活动、经济理念、人生礼仪、生产劳动、民间观念、日常生活的重要资料,是麻山苗族探寻祖源的根据。本书沿两条线索展开论证,一条线索沿史诗的核心功能、知识派生功能和实践派生功能进行块状研究,旨在以“中心—边缘”的脉络廓清《亚鲁王》史诗社会功能如何影响社会运转;另一条线索沿着绑定和维系真实的功能,拓展和实现跨界的功能,建构和表达认同的功能进行条状研究,旨在以功能的类型历史21.9万字 - 会员
光荣与黑暗:塞西尔·罗得斯殖民事业研究
在南部非洲近现代史上,十九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活跃于南非的英国资本家兼政客塞西尔·罗得斯是一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历史人物。本书立足于演讲稿、书信、档案、传记等原始资料,以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塞西尔·罗得斯在南部非洲的殖民历程及其对南部非洲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态产生的诸般影响、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究。历史16.8万字 - 会员
南宋江西士人社群与地方社会研究
本书主要围绕士人在南宋与江西这个时空坐标系下的历史梳理与分析,探讨了唐宋转型期视野下的宋代士人变化,对南宋江西士人社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历史考察,深入探讨了南宋江西士人社群的构建形式,构建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江西士人社群与南宋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同时,本书通过梳理《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江西通志》以及宋代士人文集,江西各府志、县志、族谱等地方文献资料,对南宋江西士人群体网络关系作了全面深入的总结历史28.7万字 - 会员
修昔底德演说辞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演说辞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以下简称《伯史》)中约占1/4篇幅,是其作品的特色。将演说应用到历史作品的传统中,修昔底德的演说辞是十分突出的。这种极具特色的写作方式也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和分歧。本书试图从修昔底德《伯史》中大量演说辞的视角出发,分析《伯史》中大量使用演说辞的原因,探寻演说辞的真实性,进而阐释修昔底德在《伯史》中大量运用演说辞的创作手法值得重视与借鉴。从而揭示演说辞所体现的那历史8.6万字 - 会员
西周金文礼制研究
本书在全面梳理宋代以来西周金文礼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周金文所涉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五种礼制进行了系统整理。本书以关乎诸种礼制的关键字为纲,初步建立西周金文礼制研究体系,并从礼制的视角重新审视西周彝铭,对部分礼制及相关的仪节进行了讨论。本书结合文献记载,历史地、辩证地分析了商周禘祭、丧服制度、朝聘礼、婚礼等礼制的形成过程。本书提出了商周禘祭本为祭祀上帝而设、不王不褅是商代制度,五等丧服历史26.7万字 - 会员
巴勒克拉夫全球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
本书首次系统地梳理了英国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在全球史领域的研究实践:探讨了什么是全球史;分析了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的提出、全球史视野中的欧洲历史、对全球史理论与方法的探索、对全球史的宏观阐释框架;然后,在以欧盟为例考察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本质的现实基础上,在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出发研究全球史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巴勒克拉夫作为20世纪中期西方全球史的首倡者对全球史发展的学术贡献及其历史局限。历史15.1万字 - 会员
区域视角下的西北:地缘与空间中的农耕、游牧与绿洲
中国历史书写深受海洋史观影响,导致中国历史叙述“权重”发生偏移,以19世纪中叶以来通商开埠为基础的东西关系“冲击—回应”理论大行其道,直到拉铁摩尔中国“亚洲内陆边疆”研究恢复以南北关系为中心的“大陆史观”之后,“过渡地带”作为中国历史的中心才受到重视。本书以中国西北为例,以地缘与空间视角下的农耕、游牧与绿洲互动为切入点,在“长时段”的眼光下,“西北”不仅没有“停滞”,而且在“区域”空间尺度上发生了历史12.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