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南怀瑾讲国学
南怀瑾作为一代国学大家,其观点精辟、深邃。本书采撷南怀瑾大师的文慧见解,既记录了南怀瑾先生对生命的理解,又通过先生的慧眼揭示了人生的新意。与南怀瑾先生一同探讨国学内容,即能学习到其尊重生命而彰显的尊严,又能成为人生十字路口的指路明灯。市面上关于国学课的书籍有很多,但关于南怀瑾先生国学课的书籍却很少,而同类书的销量均不错,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可以将“南怀瑾讲国学”这一理论特点更好的发扬光大,从中国文化11.8万字8.6万人气 - 会员
刘君祖易断全书(套装共2册)
《易经》人人皆知,却没几人能读通读懂,而能读懂《易经》的人,却于断卦方面束手无策。日本学者高岛吞象所著《高岛易断》曾被人们列为断卦圭臬,然其局限及缺憾却无人得知。基于此,刘君祖立志写一本中国人自己的断卦全书,弥补易学领域这一空白。以其近四十年研究《易》之切身实践,结合易道与当代社会的互动之深湛的体悟,将难解的易理以现代方式予以解读,《刘君祖易断全书》以解卦、断卦为主线,辅以大量的政治、经济、企业、中国文化80.1万字8.5万人气 - 会员
聊斋志异·全四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全书分为12卷,收录短篇文言小说491篇。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以隽永之笔、博爱之情,取得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本书也就成为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不朽作品。本书的译文采用书局孙通海等人所译“文白对照”本《聊斋志异》的译文部分,又约请《聊斋志异》研究专家于天池先生做了注释、题解,并对译文进行了修改。本书的注、译、题解中中国文化196万字8.3万人气 - 会员
诸葛亮兵法全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司马懿与他多次交兵,赞叹他是“天下奇才”。本书包括将苑、便宜十六策、兵要十则、诸葛亮传四大部分。为了便于读者轻松阅读,本书开设了注释、译文、故事链接等版块,力求成为生动、通俗、无障碍的版本,使读者更好地领略一代军事奇才的智慧。中国文化15.5万字8.3万人气 - 会员
南怀瑾先生讲中国智慧系列(全三册)
这是一套南怀瑾先生讲给当代人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按主题分为三本书:《中国有文化》《人生无真相》《正道的谋略》,分别对应南怀瑾作品中与当下普通读者关系密切、适合入门的板块。《中国有文化》意在呈现南怀瑾先生对于中国文化总体脉络、特色和价值的概述。可以让读者快速认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核心价值,了解古今社会在组织方式、经济、教育、政治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获得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认知。不论古今中外,对个人中国文化37万字8万人气 - 会员
中国人的气质
本书是明恩溥著作中传播广、影响大的一部,原为他发表于上海《字林西报》上的一组文章,讲述他在清末中国传教期间的所见所闻,介绍中国人的生活、风俗和性格等,于1890年在上海结集出版,1892年在英美等国出版十几个版本,引起轰动,其后一百多年来多次再版。书中对于中国人典型性格的概括分析,对中国文化的独到见解,虽然囿于个人视野和文化差异存在一些偏见,但大部分观点还是客观犀利的,所举实例在中国也普遍常见,时中国文化19.2万字8万人气 - 免费
国学知识大全
本书收录吕思勉先生《国学概论》《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是迄今讲授国学入门门径最全面的指导书。中国文化47.4万字8万人气 - 会员
中国人的德行
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内容具体、细致、生动,分析透彻,一针见血。中国文化19.4万字7.8万人气 - 会员
礼记(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所谓”礼记”,就是关于“礼经”的“记”,即对“经”的诠释讲解,是礼学家对礼经的解释以及他们所采择的各种意见的辑录。《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就是这类的书。《大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时期的礼学家戴德编纂;《小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德之从兄子戴圣编纂。《小戴礼记》,也称为《礼记》,凡四十九篇。本书是对《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全文注译。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出题解,扼要概括通篇内容旨意。其次出正文,正中国文化63.1万字7.7万人气 - 会员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中国文化2.9万字7.7万人气 - 会员
详解易经系辞传
《系辞传》是用来解释《易经》的,使之不仅止予占卜,还进而成为一套哲学理论。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易经》产生的情况及来源,二是《易经》与天地宇宙的关系,三是谈及《易经》不同的卦象如何构成,四是谈及《易经》的功能。《系辞传》的思想十分复杂,内涵极深。故此,历来有不少人去注释和研究它。作者穷其三十年修易之功力,溯本追源,把这套很多现代人用于占卜术数和商业管理的伟大的中国哲学理论,化为现代人人人能读中国文化12.2万字7.7万人气 - 会员
圆觉经略说
《圆觉经略说》是南怀瑾于1983年在台北十方书院讲述《圆觉经》的记录,首次出版前曾陆续在《十方》杂志连载,获得广大读者们的热烈回响。《圆觉经》是了义经,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且经文文字优美。南怀瑾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初学者而言,可作为学佛入门读物;对有心习禅和参研佛法者而言,亦有助益。中国文化18.3万字7.7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文化课
本书是余秋雨先生面向普通公众讲授的中国文化通识课。中国文化一直是余秋雨先生研究、写作的主线,数十年来他独立完成了从空间、时间、人格、美学等维度梳理中国文化的工作。如果说成为几代人传统文化启蒙读本的《文化苦旅》是开端,那么《中国文化课》就是总结。在书中,余秋雨先生从多个维度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通过“以心带史”的感性方式激活远去的历史,以中外对照的全球视野反思中国文化,真正做到在普及的基础上突破了常识中国文化31.5万字7.7万人气 - 会员
周易话解
此《周易话解》与坊间“白话易经”一类版本不同,以我们日常生活经验来解说《易经》的内涵,因此明白、易懂,是宣扬中华文化之珍本。刘思白研究易学至四十余载,今欲本其所得以贡献于世人,乃著为《周易话解》,深者浅之,晦者显之,有难言诠之处,则引古人古事,以比附而佐证之,苦口婆心,务使人了解而后已。——史菡(清末举人、书法家)刘子思白,惧后学索解难,而作《易》之旨之终晦也。余以其为说《易》简,足以传中国文化20.2万字7.6万人气 - 会员
四库全书精华
《四库全书》是由纪晓岚等多位官员、学者主编,多人参与抄写,耗时十三年而成的丛书,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基本囊括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各个专门领域,是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完备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千古巨制,文化渊薮”。纪昀主编的《四库全书精华》在忠于《四库全书》原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重点、有选择地收录,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领略传统文化的无中国文化31.6万字7.6万人气 - 会员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他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他的新考据学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陈寅恪与王国维、陈垣等形成了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新考据学派”。他研究的范围涉及中古史、宗教史、蒙古史、敦煌学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本书对其学术成就、治学特色以及师友关系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中国文化13.3万字7.6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总共十八万字有余。《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书以黄帝和岐伯等人对话的形式写成,作者似乎就是黄帝和岐伯等人。其内容不仅限于医学,而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部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本书注译者选择了最能反映中医学术思想特点的篇章和段落加以注译,在中国文化16.8万字7.6万人气 - 会员
人间词话全鉴(典藏诵读版)
本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为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作。王国维深受西方美学思想的熏陶,并将这种影响带入《人间词话》,从而衍生出与旧时文学所不同的词话评论角度和评价方法,著成了这部以“境界说”为核心的初备理论体系的词论“圣经”,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本书为方便读者的理解和学习,在原文基础上作了相关解读,并对原文进行了配乐朗诵,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王国维的诗学、词学理论中国文化17.1万字7.5万人气 - 会员
山海经
《山海经》全书共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其中14卷是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这些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话等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中国文化13.7万字7.5万人气 - 会员
中华对联大典
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对联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文中国文化29.5万字7.5万人气